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清代宮廷工藝造作
THE IMPERIAL WORKSHOPS OF THE QING COURT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藝術史研究所  
授課教師
施靜菲 
課號
ARHY7080 
課程識別碼
141 M138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8,9,A(15:30~19:15) 
上課地點
樂學館205 
備註
總人數限15人,外系限5人。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將探討清代宮廷的工藝造作,課程的兩個主要意義在於: 第一、
回應目前對清宮工藝造作研究的進展,整理歸納過去對清宮工藝的個別研究,
企圖對清宮工藝造作有全面性的理解。第二、過去十年來因為活計檔的公布,
使得我們對清宮工藝造作得以進行深入的研究,希望對過去活計檔運的用加以
評估、檢討,提出應當如何在研究視覺材料時能有效運用活計檔。內容將包括
下列議題:
本課程將從中國藝術史中宮廷造作的發展脈絡來看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的成立,探討其背景、工藝造作模式,並配合活計檔的解讀來看作品與文獻之間的關係。同時將從清帝國與其他文化交流的角度,來解析宮廷工藝造作制度、背後的組織概念以及工藝技術根本的結構性交流。

 

課程目標
第一週 引言: 清宮工藝造作研究面面觀
第二週 宮廷藝術
第三週 官營作坊的傳統
第四週 內務府造辦處的成立與特色
第五週 活計檔的運用
第六週 更多的檔案與文獻
第七週 清宮視覺材料
第八週 畫院、如意館、啟祥宮、乾清宮
第九週 琺瑯處
第十週 玻璃廠、玉作
第十一週 作鐘處、自鳴鐘處;內務府奉宸院
第十二週 漆作、牙作
第十三週 雜活作
第十四週 宮廷與地方(一)
第十五週 宮廷與地方(二)
第十六週 宮廷與地方(三)
第十七週 宮廷與周邊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課程要求
課程旨在帶領學生理解藝術史學門中重要的贊助者 — 宮廷之角色,以清宮為探討對象,去觀察分析宮廷工藝造作的運作模式、相關文獻紀錄以及作品之特質。並藉由與當時其他政治體對照,試圖分析清宮工藝造作的特性,政治與藝術品製作之間的關係。希望藉由這個觀察點,啟發學生反省過去的研究觀點,發展出新的研究方法,對清宮工藝造作有全面性的新理解。
評分方式:課堂報告及期末繳交作業
作業要求:撰寫六千字左右的期末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 John E. Wills, Embassies and Illusions : 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2. 1666-1687(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1984)
3. John E. Wills, 1688: A Global History(New York, W.W. Norton& Company, 2001)
4. 中譯本: 《1688》魏而思(John E. Wills)著,宋偉航譯(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
2001)
5. Hugh Moss, By Imperial Command: An Introduction to Ch’ing Imperial Painted Enamels (Hong Kong, 1976)
6. Rose Kerr, Chinese Ceramics: Porcelain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London,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1986)
7. Emily Byrne Curtis, Glass Exchange between Europe and China, 1500-1800: Diplomatic, Mercantile and Technological Interactions, (Burlington, Ashgate Publishing,
2008)
8. Cheng-hua Wang, “Material Culture and Emperorship: The Shaping of Imperial Roles at the Court of Xuanzong” (r, 1426-35) (Ph.D. Dissertation, Yale Unversity, 1998)
9. Maxwell K. Hearn, “Document and Portraits: The Southern Tour Paintings of Kangxi and Qianlong,” in Ju-his Chou and Claudia Brown, eds., Chinese Painting under the Qianlong Emperor: The Symposium Papers in Two Volumes, Phoebes, vol. 6, no. 1 (1988)
10. Evelyn S. Rawski and Jessica Rawson, China : the three emperors, 1662-1795(London, Royal Academy of Arts, 2005 )
11.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清世宗文物大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9)
12.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2)賴毓芝,〈從到康熙的算學到奧地利安不列斯堡收藏的一些思考〉,《故宮文物月刊》270期(2006.03),頁106-118
13. 施靜菲,〈象牙球所見之工藝技術交流:廣東、清宮與神聖羅馬帝國〉,《故宮學術季刊》,第二十五卷第2期(2007年冬季號),頁87-138。
14. 施靜菲,〈十八世紀東西交流的見證:清宮畫琺瑯製作在康熙朝的建立〉,《故宮學術季刊》,第二十四卷第3期(2007年春季號),頁45-95。
15. 揚啟樵,〈雍正帝的御用作坊〉,《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第37卷,總197期,頁148-154。
16. 林姝,〈從造辦處檔案看雍正皇帝的審美情趣〉,《故宮博物院刊》,2004-6,
總116期,
17. 期,頁90-119。
18. 史景遷,《康熙:重構一位中國皇帝的內心世界》(台北 : 時報出版社,2005)
19. 朱家溍,《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第一?•雍正朝》(北京 : 紫禁城,2003)。
20. 朱家溍,〈《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前言〉,《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年
第4期,頁12-14。
21. 朱家溍,〈《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第1輯)后記〉《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3年第1期,頁1-4。
22. 嵇若昕,〈評介《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第一輯(雍正朝)〉,《東吳歷史學報》,
94.06,頁197-207。
23. 吳焯,〈來華耶穌會士與清廷內務府造辦處〉《九州學林》,頁67-73。
24. 侯皓之,《傳統與創新:盛清時期在華西洋工藝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
25. 楊伯達,「十八世紀清內庭廣匠史料紀略」,《中國文化研究學報》(香港:中大),1987第18期,119-136。
26. 楊伯達,「清代蘇州雕漆始末」,《中國歷史文物》(北京:歷史博物)
1982第4期,頁124-127、136。
27. 楊伯達,〈從清宮舊藏十八世紀廣東貢品管窺廣東工藝的特點與定位-為《清代
廣東貢品展覽》而作〉,《清代廣東貢品》(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故宮
博物院,1987),頁10-38。
28. 嵇若昕,〈試論清前期宮廷與民間工藝的關係--從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兩件嘉定竹
人的作品談起〉,《故宮學術季刊》,14卷1期,頁87-116。
29. 羅文華,〈乾隆九年尼泊爾工匠進京考〉,《故宮學術季刊》, 92.12,
頁136-148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